平台介绍 →


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汇聚平台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和要求是:短期建设和长远规划相结合,分阶段持续规划建设,并在标准研制、平台构建、机制形成、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规划与建设工作;建成期刊、数据相关标准和规范,为形成团体标准奠定基础;建成信息集成平台,为建设成果及分级评价的展示提供系统支持;建成提交、审核、更新机制,为提供可靠信息提供保障;建成专业化运营团队,为平台持续运营创造条件。

平台总体定位为“高校期刊的开放集成公益平台”,是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研究报告、建设成果、核心产品、行业服务的汇聚推广、集成展示的服务平台,是品牌建设和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和完整、权威信息的展示窗口。具体目标包括:

(1) 实现高校期刊信息集成

平台将成为期刊信息集成平台,通过专业团队的信息整合清洗、审核确认、持续更新等保障机制,形成囊括基本信息、评价收录、特色学科、开放程度、编委实力、官网链接等多维度信息在内的完整展示。在信息展示的基础上,陆续形成官网认证、开放获取期刊推荐榜单、期刊对比等特色服务。

项目建设过程中,从高校期刊研究会会员单位入手,从科技期刊的需求关切出发,从数据信息完善的期刊开始,逐步扩大集成期刊的范围。

(2) 探索综合类期刊分级分类的实施路径

平台针对高校综合类期刊众多,学科领域优势不明显、同质化发展问题显著的现状,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综合类的特征展示,一方面由期刊标记三个重点征稿领域,整理发布征稿启事及专栏专刊信息;另一方面结合评价机构学科分类信息、栏目文章发表、重大报道方向等实际情况,积累汇聚基础数据,为推进综合类期刊分级目录建设提供支撑。

项目建设中,逐步提炼期刊信息展示的亮点、特点,拓展标签标注信息范围,提供针对性检索和分类导航能力,逐步形成征稿投稿的绿色通道,开展专业化的选刊投稿服务,提高稿件录用效率。

(3) 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合作机制

平台建设将成为研究会进行期刊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抓手。一方面,研究会为集成期刊提供了形象展示、官网认证、征稿引流、培训会议、评优评奖等公益服务,运营过程中开展信息确认、数据提交、意向填报、评优活动、专题培训等,成为研究会紧密联络、引领指导会员期刊的重要抓手,为完善会员管理和评优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。

平台建设需要调动研究会专业委员会、区域分会、青年委员会等骨干力量,形成专业的核心运营团队,根据会员期刊实际情况定制运营策略,提供特色服务,调动会员单位参与信息填报、数据提交等工作,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机制。

(4) 突出开放特色

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,结合高校综合类期刊开放阅读、青铜OA、DOAJ收录等业务需求和实践,建设开放获取期刊的分类展示和检索,设置开放获取期刊专题榜单,开展专题推荐服务。

平台运营过程中,结合开放获取期刊相关研究课题、评优项目,推出期刊平台建设、数据库收录、数据提交与上传等特色配套服务,推进开放获取期刊在国内的规范化实践。

尝试开展学术文献信息集成服务。平台建设借鉴DOAJ等开放获取平台的建设经验和路径,在建立期刊集成展示的基础上,尝试通过链接跳转、平台合作、数据上传等方式,开展开放获取论文的数据集成、浏览展示等服务。

平台运营过程中,逐步建立运营数据、文献数据,形成对分级目录建设的支撑,为丰富优化评价模型、指标设置奠定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