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学位学科分类
ESCI 学科和分区
SCIE 学科和分区
NMS由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任主编,21个国家的126位专家(19位院士)任编委。期刊发文范围为: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、表征及应用;纳米器件的设计、制备、应用及进展;与纳米尺度相关的物理、化学、力学、光学等交叉学科研究。(1)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持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自觉承担起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的使命任务,打造科技成果展示、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。(2)提供优质出版服务。期刊以快速、开放、严谨、广泛为发展目标,快速评审,两周内出评审报告;快速发布,一个月内线上发表;全文免费获取,不收取论文处理费用;严格同行评审,反对任何学术不端行为;依托ScienceDirect平台及期刊主页广泛传播。(3)报道高水平研究成果。已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onstantin Novoselov、吕坚、Ruslan Z Valiev、卢柯、成会明、Oliver G. Schmidt等30余位院士团队的成果,抢占研究成果的全球首发权。(4)着力提升国际影响。至2024年7月,总下载超过106万次,被124个国家、1145种SCIE期刊引用报道,包括Science等顶级刊物。已被ESCI、EI、Scopus、CSCD核心、中国科技核心、CAS、DOAJ、INSPE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。2024年CiteScore为17.8,所在学科均位列Scopus收录的全球同类期刊约前5%;2024年影响因子(科睿唯安)达12.6,较去年增长27.3%,位列2个学科Q1区(约TOP10%),其中Nanoscience & nanotechnology学科列ESCI期刊的第1位。2022—2023连续入选“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”(TOP5%)。(5)打造国际传播平台。主办“科研诚信国际学术报告会”(2021—2024)、“纳米材料科学论坛”品牌会议(线上共9期),协办及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余次,面向全球设立“纳米材料科学奖”(2021年首届;2023年第二届);期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,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打造国际化传播平台。
重点报道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,涉及一维、二维和三维纳米结构/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加工、基因表征、性能评价及应用,纳米器件的设计、制备、性能评价;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。
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加工、表征及应用;纳米器件的设计、制备、应用及进展;与纳米尺度相关的物理、化学、力学、光学等交叉学科研究。
材料科学
国内数据库:知网; 万方; 维普; 中国科技核心(中信所); CSCD
国外数据库:ESCI; EI; DOAJ; SCOPUS
【】开放科学环境学术期刊版权保护模式研究
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(2023)
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-优秀团队(2023)
“渝出版”平台打造项目(2023)
中国“顶尖期刊”(2023)
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编辑(2023)
“渝出版”人才选育项目-学术名编(2023)
“春泥计划”之优秀英文编辑(2023)
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青年编辑(2023)
重庆大学第三届科研诚信国际学术报告会:科研创新与学术伦理
纳米材料科学论坛
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
第一届先进电能源化学研讨会
中国材料大会
ICFM2023国际前沿材料大会
第九届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
西部材料大会纳米材料分论坛